- 从破产到“破茧”!江苏三家上市公司这样重获新生
- 2025年04月07日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提要:4月7日,江苏法院2024年度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出炉。江苏法院充分运用重整程序,依法支持危困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化解风险,有效衔接“预重整+重整”程序,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成功救治南京红太阳、镇江花王、苏州中利三家上市公司,保住上下游企业1.2万余名职工就业,依法维护1380余户债权人237.62亿元债权利益和5.82万户投资人权益,促推企业恢复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月7日,江苏法院2024年度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出炉。江苏法院充分运用重整程序,依法支持危困上市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化解风险,有效衔接“预重整+重整”程序,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成功救治南京红太阳、镇江花王、苏州中利三家上市公司,保住上下游企业1.2万余名职工就业,依法维护1380余户债权人237.62亿元债权利益和5.82万户投资人权益,促推企业恢复造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协同重整挽救上市公司 多方联动助企旭日东升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太阳公司)是以绿色农药及“三药”中间体研发、制造、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自主可控的吡啶碱、除草剂、拟除虫菊酯等成熟绿色农药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位居中国农药行业销售百强企业前三名,吡啶碱全球市占率40%以上。
2019年以来,受产品主要出口地消化库存、原材料以及国际物流价格上涨等市场因素影响,经营效益降低。同时,因债务结构不合理,流动性持续趋紧,加之控股股东债务风险不断向上市公司传导,最终引发债务危机。因红太阳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互保债务巨大、资产关联度高,南京市两级法院先后启动控股股东及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通过两案协调审理、协同重整,一揽子化解集团整体债务危机。另外通过市场化招募,成功引入与公司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高度耦合的某地方国资企业作为产业投资人,利用企业“合成生物+数字化”技术优势,建设零碳园区,打造生化农药、生物质新能源等新型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系统化解集团整体债务约141亿元,稳定上下游近万名职工就业,有力维护300余户债权人和2.04万户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本案是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实施强监管背景下,全国首例完成重整且执行完毕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一是强化主业,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重整价值识别和挽救机制,聚焦上市公司主业,市场化引入产业耦合度高的投资人,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助力打造从可再生资源到生化农药、生物医药、生物质新能源等新型产业。二是综合施策,依法保障各方权益。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挽救功能,统筹化解上市公司和集团债务风险。在对控股股东先行重整后,及时启动上市公司预重整,把握挽救时机;通过协同重整,提升偿债资产整体价值,最大化维护各方主体权益。三是多方联动,协力提升重整质效。充分发挥府院协调联动机制作用,加强司法与行政监管协作配合,多方汇聚救治合力,最大程度提升重整质效。
引入国资重启绿色引擎 信用修复再上Tier1榜单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
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利集团)是主板上市企业,也是一家以特种线缆及光伏制造两大板块为主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多年荣获“全球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20强”,旗下腾晖光伏多年入选“中国十大分布式光伏组件品牌”。正常经营时营业收入每年近180亿元,对地方经济贡献明显。
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对外投资失误以及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因素叠加影响,企业信用逐步降低,融资能力受限,资金流严重紧张,深陷债务危机与经营困境。因中利集团企业体系复杂,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用上市公司中利集团破产重整与核心子公司破产案件协调审理方式,实现集团债务整体化解。通过“公开招募+遴选评审”方式,成功引入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国资企业作为投资人。核心子公司腾晖光伏在借助司法重整完成各项信用修复后,时隔三年再上Tier1榜单,为产业全球布局奠定基础。
本案系采用协调审理方式,成功救治困境上市公司,实现信用修复的典型案例。一是坚持“赋能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价值导向,引入国资优势资源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依托苏州破产法庭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论证重整价值;协调产业投资人提前介入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在过渡期内帮助升级产能、提供供应链支持及共益债务,促推产业转型。二是依托“协调审理+预重整+重整”程序组合拳,系统化解债务风险、整体保全经营价值。按照最大程度化解债务风险、合理匹配投资人投资原则,选定协调审理范围;采用“预重整+重整”审理思路,争取证券监管部门支持,维系整体经营价值。三是兼顾“十、百、千、万”各方群体利益,努力维护社会稳定、重振企业发展信心。本案共化解近30家金融机构约50亿金融债权,维护近700家供应商债权人的清偿利益,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依法保障2.6万中小股民合法权益。
创新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破产救治助力上市公司再出发
——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预重整转重整案
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王公司)是全省首家、全国第二家以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大量项目压缩投资,新开工项目减少,业绩持续下滑,已完工项目结算工作推进缓慢,资金回笼不达预期,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严重债务危机和经营困境。同时,该公司尚有3.29亿元存量未兑付可转债等历史遗留问题未处理,随时面临退市风险。
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对花王公司启动预重整。预重整期间,指导临时管理人通过“自发转股+提前赎回”全面处置可转债。另外,通过设立资产信托等方式兜底解决债务问题,并借助重整引入数亿元投资,精准化解上市公司现金流枯竭问题,推动解决因原主营业务萎缩、行业整体下行导致的经营危机。重整后,花王股份在资债结构、公司治理、经营能力、主营业务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本案系全国首例在预重整阶段通过实施“自发转股+提前赎回”方式全面处置可转债问题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在尚无先例的情况下,法院加强与监管机构、交易所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并在监管部门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可转债问题,同时通过市场化转股化解相应债务,增加上市公司总股本及资本公积金,既减缓上市公司负债压力,也增厚了上市公司的偿债资源,从而实现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维护资本市场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多赢效果。该案的顺利审结,为可转债这一融资工具的制度完善、同类型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