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我市“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综述
- 2023年07月03日来源:连云港日报
提要:夏季的黄窝村,碧空如洗、草木竞荣,红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之间,络绎不绝的游客徜徉其中。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这个小渔村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经历了海洋富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0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5万元,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等100余项荣誉。
夏季的黄窝村,碧空如洗、草木竞荣,红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青山之间,络绎不绝的游客徜徉其中。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这个小渔村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经历了海洋富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01.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5万元,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等100余项荣誉。
黄窝村的嬗变,是我市实施“党建引领富民兴村”行动,释放乡村振兴无限活力的生动写照。两年多来,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从54.8万元增长至90.5万元,村集体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政策先行 厚植富民兴村组织根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市委把“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工作放在全市党建工作、“三农”工作中统筹布局,出台《关于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九条措施》, 配套财税扶持类、土地政策类、金融支持类3大类12条扶持政策,成立“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研究院,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构建高效运转、一体推进工作体系,真正让惠农政策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服务好‘三农’,我们连续3年推出‘富民兴村贷’,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加大信贷投放、优化服务模式,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资金需求,为富民兴村提供金融‘活水’。 ”灌云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良新说。
政策落地,责任是关键。市委出台镇街书记抓富民兴村责任清单,县乡两级党委书记把“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头条举措,各级“一把手”扛责上前、领办攻坚,构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东海县开展富民兴村创业大赛,灌云县开展“结对打擂、帮带共建”活动,赣榆区实施“富民兴村百村示范”工程……全市1496个涉农村级党组织在比中增动力、学中强本领、赶中争一流,有效激活富民兴村“一池春水”。
“富民兴村政策越来越关注农民需求,不仅给政策还给项目,村书记徐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领我们积极发展富民兴村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村民周开长说。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富民兴村扶持引导专项资金1.05亿元,发放富民兴村贷近1亿元,带动村集体新增经营性项目858个,增收1.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
抱团发展 打造特色产业党建联盟
猗猗嘉禾,今盈我仓。粮丰农稳,盛世和安。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个村的资源有限,单打独斗已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必须在党建引领下整合更多资源。为此,我市各地围绕“土特产”做文章,探索建立“幸福河湖”“山海乡见”“七彩果蔬”等10余个以特色产业为纽带的富民兴村党建联盟,组建“共同富裕联合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组团作战、抱团发展。
“在村党组织的牵线下,我加入了草莓产业党建联盟,在‘党建+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下,我的20多栋温室大棚草莓年产值120余万元。”东海县黄川镇“村头树下”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建伟说。
市委表彰命名十大红旗村(社区),总结提炼20个村级产业发展典型案例,推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灌南县汤沟镇探索“厂镇融合、政银聚合、电商耦合、村企联建”发展路径,围绕白酒产业,做强链上经济。灌云县推行土地规模流转、村集体自主经营发展模式,促进全县村集体净收入增加5000万元;赣榆区总结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十法十例”,建设“绿色林果、蓝色海洋、红色文旅”三大产业党建示范带,推进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
近年来,全市充分整合各级各条线帮扶政策资源,在563个村统筹建设243个产业帮扶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近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助力特色产业持续发展、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如今,多主体参与、多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美丽蝶变,在港城比比皆是。
头雁引领 锻造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在乡村产业一线,“头雁”引领蔚然成风。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带动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已经成为港城富民兴村的主力军。
市委出台激励村书记干事创业15条措施,设立激励奖、进步奖、贡献奖、年功性补贴“三奖一补”,细化工作导则,每年开展优秀村书记干事创业先进典型遴选推荐。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向223名村党组织书记发放奖金344万元,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2022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比2021年增加 190万元,组织上奖励给我1万元,今年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灌云县同兴镇张宝山村党总支书记张文道说。
截至目前,全市村干部领办产业项目的达1106人,村书记领办项目的达495人,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达2078个。
为进一步壮大“雁阵”队伍,我市打造“永久牌”第一书记队伍,市县选派212名第一书记,覆盖149个乡村振兴重点村,设置离任缓冲期,引导任职期满第一书记对原派驻村开展常态化指导帮带,推动第一书记“离岗不离心、帮带不断线”。截至目前,共帮助102个村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25个村获省级以上表彰。赣榆区赣马镇大毛庄村第一书记杨涌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浪潮起,今朝风景更胜昔。如今,行走在港城大地,处处可见乡村之变。在党建引领下,我市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道路,绘就出一张张“党建引领富民兴村”的振兴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