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文化>正文内容
  • 海内外嘉宾共话“江苏文脉与中国式现代化”
  • 2023年05月21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如何把江苏文脉传承好、发展好,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江苏的重大文化使命?海内外嘉宾畅所欲言,以精彩观点,汇聚成思想的盛宴、文化的盛会。

5月20日下午的荔枝大剧院,乡贤毕至,乡音萦耳,海内外江苏儿女齐聚文化江苏建设论坛,聚焦“江苏文脉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共商江苏文化发展大计,共图江苏文脉传承创新之举。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如何把江苏文脉传承好、发展好,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江苏的重大文化使命?海内外嘉宾畅所欲言,以精彩观点,汇聚成思想的盛宴、文化的盛会。

文脉如水,激荡古今滋润人心

历史川流不息,文脉代代传承。论坛开始,由东南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樊和平主持的主旨演讲环节,海内外乡贤倾情述说乡愁之绵长,历数江苏的人文荟萃、文脉悠远。

93岁的美国匹兹堡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中国式现代化回眸中华文明中的江南文脉,通过视频向世界介绍自己的家乡——江南。

从勾吴古国建立,到吴王争霸、吴越春秋,再到“永嘉南渡”……许倬云表示,在无锡鸿山遗址出土的一批文物就是吴越文化的最好见证。东晋以后,历经“衣冠南渡”,南北方文化实现交流互鉴,“随着丝绸、冶金、瓷器业的发展,东南一带、吴越一带变成了重要的生产地。”吐纳江海、枕带湖山的交通优势,成就江南自古以来的繁华。

在许倬云看来,江南之所以能成为富庶之地,不仅有天时地利,更离不开人的因素。江南人崇尚教育,办私塾、兴义学,基础教育的面十分广泛,这让江南人民的凝聚力强,更孕育了以钱家为代表的一批书香世家。“江南不仅有上天给的‘福祉’,江南人还心怀天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通过视频方式,分享了自己关于江苏文化的研究。他认为江苏文化的文脉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而这归根于三个好条件。

“首先是江苏在近代中国、现代中国有一种商业精神,强调以和为贵、沟通有无。”在成中英看来,这种商业精神是江苏走向世界的优秀传承,因此才出现像张謇这样的商业人才。“此外,江苏的人文精神同样不可或缺。”除了精神,成中英认为人也是根本,“江苏人非常明智、细心、专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一定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

正因这三个好条件,成中英认为江苏文化与生俱来有一种责任感,“我们应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把中国文化‘扛’起来,推广到世界,不但争取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承,而且也能够为世界文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众多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具有卓越的自然禀赋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史学会会长熊月之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展开演讲。他解释,自然禀赋是上苍所赐,人文底蕴则系人力所为。长三角人文底蕴就包括江南文脉、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的特点有很多——开放包容、择善守正、务实创新、精益求精等,这些特点植根于江南历史,体现于江南现实,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精神财富。”

“我们研究发现,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江南地区丰厚的历史文脉在社会发展中不断获得激活与创新。”熊月之以苏州优化空间布局、深度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例说,“有不少跨国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但生产、物流基地在苏州。苏州提出更加积极主动对接上海,要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以文化人,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一系列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如何更好地以文化人,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家纷纷亮出观点。

“中国自身的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加以充分运用。”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钱乘旦以《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保障》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经历了许多挫折才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尽管中国式现代化仍旧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走好这条现代化之路,直至完全成功。”

回溯历史,钱乘旦分析说,中国通过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面对别人,要有既不“俯视”,也不“仰视”的自信,一方面向其他国家学习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让五千年的文明传承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比如先秦时期‘国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中国古代兵法和我们在战争年代形成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等,对应对今天的很多问题都有参考意义。中国一直在摸索自己的经济发展路线,总结这个过程,可以创造出我们独特的经济学说和实践模型。”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要求我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现代化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现代化的手段。”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从经济学角度阐释了文化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他认为,首先要在文化上面有认同,其次要克服传统观念,另外就是以文化人。“江苏有特有的长江文化,沿江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近代以来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文化发挥作用,一方面崇文重教让沿江的整体文化素质高,可以适应每个时期的先进产业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张謇等企业家在办实业的同时,特别注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洪银兴说。

发挥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许多生动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表示,从历史角度看,城市活力是城市健康成长、持续激发社会正向演进动能的本源之一,而今天,一个城市是否有活力已成为城市竞争力比较的重要尺度。

“大多数城市活力均产自步行为主的日常生活,与休闲、购物、交往等相关的市井活动具有明显的功能复合多样性。”王建国认为,这种活力的呈现,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密不可分。“南京小西湖片区获得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改造之初我曾参与调研,看到居民面对方案时的激动,看到小朋友对未来家园充满想象力的创作,正因为他们的参与,才有如今充满活力、符合南京市井文化的小西湖,而这就是文化推动现代化的一个缩影。”

固本开新,提供源源不断精神滋养

绵延数千年的江苏文脉历久而弥新,关键在于一代代江苏人坚持不懈地固本开新、推陈出新。如何让深厚文脉蕴含的深层文化基因在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传承发展,结出新的时代硕果?现场,由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主持对话交流环节,嘉宾围绕“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纷纷发表真知灼见。

会场入口处,1002册《江苏文库》集中亮相,一整面壮观的“书墙”令人震撼,引来众多嘉宾“打卡”留念。“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是一件非常宏大的事业,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江苏文库》的出版情况。”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俊表示,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应当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准确认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史,注重文库作为文化传承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以接地气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江苏人的文化血脉中,本就蕴含着创新创造的深层基因。在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格非看来,江苏汇聚多方特质,很多原来不属于江苏的文化,都能很好地汇聚到江苏文化中来。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感悟,格非提议,作家需要准确地描摹客观现实,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应当注重意象的转化与更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赋予意象以崭新的意义。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教育官吴念博表示,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培育之中,打造企业样本,提高更多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厚的江苏文脉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如何更好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香港大公报总编辑于世俊建议,可以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

思想交融激荡,文脉辉耀古今。深厚的江苏文脉,将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