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五大产业架构港城“蓝色经济”版图
- 2023年10月16日来源:连云港日报
提要:当前,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海洋新材料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为培育壮大海洋新材料产业,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现代海洋强市建设,我市制定《连云港市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我市将实现海洋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培育10亿元产值企业5家、亿元产值企业20家,引进涉海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5家以上,涉海新材料中小企业及关联服务型企业15家以上。
当前,海洋经济已跨入以高新技术引领的新时代,海洋新材料产业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科技制高点。为培育壮大海洋新材料产业,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现代海洋强市建设,我市制定《连云港市海洋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我市将实现海洋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培育10亿元产值企业5家、亿元产值企业20家,引进涉海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5家以上,涉海新材料中小企业及关联服务型企业15家以上。
建成一批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到2025年,建成惠榆新兴产业合作园,争创国家海洋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全省首家以海洋为特色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型海洋环保、新型海洋生物、新型海洋防护特色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同时,实现海洋新材料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新增发明专利100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1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家。
“围绕上述目标,我市将重点打造五大海洋材料产业。”市科技局副局长郑刚介绍,我市将立足本市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海洋环保材料、新型海洋生物材料、新型海洋工程及防护材料、前沿海洋新材料。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行动,以沿海新材料产业发展轴和东陇海新材料产业发展轴为核心,推进布局海洋新材料产业专业园区。到2025年,力争完成赣榆区省级高新区筹建工作,建设海洋新材料专业(子)园区3个。优化海洋新材料板块布局,全力推进“中华材料港”地标产业建设,支持徐圩新区全力打造海洋工程防护材料、盐化工新原料、海洋能源装备材料、海洋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集群。到2025年,形成海洋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3个以上。推进海洋新材料重大项目建设。以补链延链强链为导向,推动涉海新材料重点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行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海洋风电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以“揭榜挂帅”等方式,突破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深海海洋用钢、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原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
到2025年,实施市级以上海洋新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5项以上。加快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鼓励海州区、连云区和市开发区以花果山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为契机,推进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到2025年,建设涉海新材料研发机构10家。健全转化平台和中试基地,到2025年,建设涉海新材料研发转化平台和中试基地3个。
培育产业创新主体行动,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2025年,引进龙头骨干企业(项目)3个以上。培育一批企业中坚力量,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强化企业融通协作发展,到2025年,形成企业融通协作发展示范典型案例3个。
开展示范应用强链行动,建设产业需求对接平台,到2025年,基本建成“线上+线下”的产业需求对接平台。强化应用示范带动,到2025年,建成新材料示范应用中心,健全海洋新材料产品应用示范目录。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新材料产业链生态体系试点。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行动,强化多元化金融体系建设。建立海洋融资项目信息目录,到2025年,累计兑现涉海新材料扶持专项资金3亿元以上。推进产学研合作交流对接,到2025年,累计开展涉海新材料对接活动6次以上。提升科技赋能服务能力,到2025年,申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6家,开展海洋新材料相关技术咨询额1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