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强国路 建设新江苏”图片展圆满落幕
- 2024年10月17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图片展采用大小结合、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既突出75年来的国家大事和大国重器,也强调老百姓身边的民生小事、衣食住行,从时代纵深、百姓视角和影像逻辑出发,通过富有时代穿透力和历史价值的图片,全景展现75年来的鲜活江苏。”策展人、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副主任涂珂说。
10月16日,“奋进强国路 建设新江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图片展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圆满落幕。
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是前行力量的凝聚。自9月29日开幕以来,展览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了各行各业的观众。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推动全省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珍贵影像,定格伟大历程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省中共党史学会、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省档案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有线共同举办了本次“奋进强国路 建设新江苏”图片展。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策划、承办展览。
本次展览精选了100组不同历史时期新华日报记者、特约摄影师拍摄的新闻照片和省内各级档案馆保存的历史档案照片,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和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步入展厅,一组75年前江苏各地锣鼓喧天庆祝新中国诞生的场景,瞬间将人拉回了历史之中。展墙上展出的3幅照片,呈现了南京市、苏南区和苏北区庆贺新中国成立的场景,定格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
此次展出的图片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3个部分。从丰收的田野到繁华的城市,从奋斗的瞬间到幸福的笑脸,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巨大变迁,让参展观众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无比自豪。
“20世纪80年代,我家住南京大厂,从市里开车过了江,满眼看到的几乎都是农田水塘和低矮的房屋,宁六公路(现江北大道)车少人稀,且坑坑洼洼异常难走,去一趟市里要花两个多小时。现如今坐轻轨地铁,由过江隧道半小时通达市区,别提多方便了。”南京市江北新区建设投资集团安全环保部部长姜卫一边观展,一边感慨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
“图片展采用大小结合、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既突出75年来的国家大事和大国重器,也强调老百姓身边的民生小事、衣食住行,从时代纵深、百姓视角和影像逻辑出发,通过富有时代穿透力和历史价值的图片,全景展现75年来的鲜活江苏。”策展人、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副主任涂珂说。
时光足迹,见证沧桑巨变
时代光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深刻的记忆,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本次图片展生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和江苏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沧桑巨变振奋人心,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省委党史工办征研二处处长杨溯表示。
尾厅的“今昔对照”专题,展示了江苏13个设区市在新中国成立前、改革开放初期以及2024年的经典地标全景照片,通过同点位同角度的对比,反映75年来江苏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精彩蝶变。
年逾七旬的南京市民高先生在展厅久久驻足,感慨地说:“金陵饭店曾经是南京市最高楼。现在,同样的角度拍过去,南京高楼林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我们忍不住感到骄傲和自豪。为我们的伟大祖国点赞!”
展览举办期间,多所高校的学子组团前来观展,了解新中国历史、感受发展成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这一堂“思政课”,令前来参观的南京财经大学师生们深感震撼和自豪。“这些黑白老照片,给我们补充了生动的历史知识。”大学生解田浩告诉记者,一张张照片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要牢记历史、珍惜当下,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你们知道深海万米是一个怎样的数字概念吗?相当于下潜一个珠穆朗玛峰叠加一个华山的高度。那么压强又是多少呢?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照片前,90后讲解员衡悦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参观者对10909米的海底深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奋斗者’号真的非常了不起!”围观的孩子们接连发出赞叹。
衡悦说:“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来到展馆,他们不仅观看照片,还想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发展成就真了不起。”
激励前行,共绘未来蓝图
展览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江苏的发展历史,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和干劲。
“新中国的发展成就与变革,让我们深感自豪!”南航金城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刘润瑜说,这次展览服务中一个难忘的体验,是遇到了两位可爱的国际友人。“她们并不擅长中文,但在照片墙面前驻足看展时,眼神中充满了浓厚兴趣。我和另外两名志愿者主动上前,帮助她们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
在展览现场,还有许多老一辈的摄影记者和摄影家。当年,他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江苏的历史变迁。现在,他们回顾这些精彩瞬间,对新时代江苏的发展成就感到深深自豪。
今年91岁的著名摄影家晓庄曾于1952年至1970年间在新华日报社工作。她用镜头定格当时一幕幕不平凡的建设成就:三河闸建成、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在现场,晓庄深情地回忆了当年拍摄这些珍贵瞬间的点点滴滴。她的讲述,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江苏的历史,也让大家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这些孩子们都找到了吗?太好了!”80岁高龄的新华日报原摄影记者王广林,指着一幅名为《希望踏着坎坷走》的摄影作品,激动地说。这是1992年江苏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学时的珍贵照片,当时300多名新生卷着裤腿,赤脚踏在泥泞的地面上参加开学典礼。通过青年记者同仁的“接力拍”,看到当年的孩子们如今过上了幸福生活,他欣慰于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七十五载光阴荏苒,江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天堑已成通途,从标志性的南京长江大桥,到如今江苏已累计建成18座过江通道,另有10座正在建设之中,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型盾构机、低空载客航线等应用场景令人耳目一新;生态和谐的江苏,处处美景如画,江豚戏水的温馨场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写照……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发展成就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未来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展望。这一幅幅图片,定格了时代变迁中的日新月异,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激励江苏人民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前行,立足新发展阶段接续奋进,以奋斗铸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