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教育工作者共话感想理念 教育家精神代代传
  • 2024年09月11日来源:中国江苏网

提要: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过去的40年,几代人砥砺成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广大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不懈奋斗,留下一桩桩不平凡实践。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一节日主题,记者邀请活跃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一线的6位教育工作者共话教育家精神,他们中有从教40年的老教师,也有跟随大师成长的中青年教师。在他们眼中,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也贯穿在每一天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中。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过去的40年,几代人砥砺成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广大教师为教育强国建设不懈奋斗,留下一桩桩不平凡实践。围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这一节日主题,记者邀请活跃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一线的6位教育工作者共话教育家精神,他们中有从教40年的老教师,也有跟随大师成长的中青年教师。在他们眼中,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也贯穿在每一天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中。

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这道名叫理想的光怎样在一代代教师中传承弘扬?9月9日,在连云港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活动上,从教40年的东海县山左口乡芝麻小学语文教师石景生说:“我一直在教学一线,每周上十几节课,这学期也是。”

1985年,19岁的石景生从海州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山左口乡芝麻小学当老师。当时芝麻小学只有一年级至五年级的5个班级,共有200多名学生和10多名教师,石景生是唯一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师范生。刚进学校,校领导就让石景生教毕业班的语文课。他的课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更受到学校老师的喜爱。芝麻小学的七八成学生是留守儿童,石老师通过电话和实地家访的方式,带着学校老师轮值“爱心班”,给这些留守的心注入动力。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我愿意成为那个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灯的人。”石景生说,这40年,最初的破旧校园变成如今的花园式学校,简陋的教学设备更新为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看到孩子们因知识改变命运、拥有更广阔的天空,我更加坚信教育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未来。”

启智润心,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

师带徒,一直是教育系统的优良传统。9月7日,在南京市玄武区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主题活动上,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95后科学教师何东的故事吸引了记者。何东的科学课非常受欢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们做地球公转轨道模型的时候,办公室都成了小型加工厂。”何东向记者描述办公室磨课的日常氛围,带着梦想的他在团队里迅速成长,“经历一节节课、一次次研讨,在充盈着包容与信任的团队中,我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不怕错、不畏难。”现在,何东已是北小科技总辅导员,全面负责北小娃娃科学院的工作。

曾有一次,何东精心准备了一个教学环节,却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眼里充满了迷茫。课后,在何东一筹莫展的时候,前辈吴京钧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何啊,你有没有了解一下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在吴老师的指导下,何东从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开始,优化教学设计,引导他们动手制作器官模型、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消化过程……调整后的课堂大变样,课后常有同学自发地围在何东身边问这问那。这一刻,他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儿童的科学、探究的科学。

学生的成功,是我一生的成就

9月10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上,从教40年的黎雱获得一枚学校颁发的“向阳花纪念奖章”。40年里,她教导了近1.2万名学生。

“我始终认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与准则,授人以渔。”黎雱1984年从南信院前身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的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随后留校任教。自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她所教授的课程大多与无线电技术相关。“为了准备一节45分钟课程的课件,我那时候往往要花费4—5个小时的时间做功课。”黎雱说。

“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今年年底,黎雱即将退休,她的父亲如今已有96岁高龄,老人每次见到黎雱,仍会叮嘱她“要多读书,自己有内涵才能教好学生”。黎雱感慨地说:“这40年的工作,虽然有过辛苦和劳累,但更多的是甜蜜和幸福。看到我的学生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感到无比骄傲。对我来说,他们的成功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是我一生的成就。”

像老师一样带出新的“匠人”

“很多老师都在最关键的时刻给过我帮助。”1997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王业方,是全班40多人中唯一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学生。

王业方的种种选择都与他的老师们密不可分。2017年,王业方从协会活动中了解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心中的火苗升腾而起。从2017年到2018年,王业方备赛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学校实训室。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指导老师倪寿勇无私的奉献和付出。距离比赛不到两周时,即便是在下班时间,倪寿勇仍然耐心听取学生遇到的困难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经过前后1500个小时的艰苦训练,王业方在2018年5月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机电一体化赛项”全国第一。2019年,王业方加入南工职机械工程学院,与自己的前辈成了同事。从教之初,王业方认真思考如何将自己所学传递给更多学子。“教师又名‘教书匠’,工匠精神在我的老师和我之间实现传承,我期待未来能够带出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王业方说。

给学生一滴水,我一定要有一桶水

9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孟勤像往常一样骑着单车来到校园,一声声“教师节快乐”回荡在他的耳边。40年间,从兰州大学到河北大学,再到南京师范大学,他的育人足迹跨越祖国大江南北。

1983年,曹孟勤从兰州大学哲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讲课关”。“我讲第一堂课的时候甚至不敢看学生,一直对着黑板讲课。”曹孟勤说,按照教学规划要上两节课的内容,因为紧张语速快,他一节课就讲完了。后来,他在课后反复练习讲课内容,终于克服了紧张问题。课堂氛围热不热烈?能不能把哲学问题讲得清楚?这些都是他时常自我反思的问题。

学术之路通常不会一帆风顺,曹孟勤教导学生以苦为乐,告诉他们只有坐热冷板凳,才有可能在学海捡到宝贝。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除了上课和吃饭,剩下的时间他基本都待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对学生负责,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良心,每一天我都不敢懈怠。学生提的问题,老师并不一定能马上回答出来,教好学生需要不断给自己加压,不断输入新的知识、有新的思考。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一定要有一桶水。”

为国家未来二十年寻找好问题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一喜讯传来,该院教授殷俊激动万分。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2009年,殷俊师从郭万林院士,2016年博士毕业,2019年回到母校工作。如今,殷俊门下已有1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

殷俊记得,郭万林院士引导每个学生找到研究领域内“合适”的问题。“他常跟我们说,你们要做的事应该是十年二十年后国家需要的事。围绕这件事情做好,你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殷俊说,为了帮学生找准问题,郭万林紧密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给予细致指导,“他会指导我们如何去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有新的进展时鼓励我们继续延展,帮我们列出可行的计划。”

“郭老师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团队‘一脉相承’。”殷俊说,大家学习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未来事业。只要不出差,殷俊都会在实验室跟学生讨论研究进展,一点点推进学生进步成长。“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是一条漫长坎坷的道路,我们要齐心协力,把‘传帮带’的精神传承下去。”殷俊说。



责任编辑:郑伊丹
相关新闻更多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