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南:夯实基层网底 让百姓在家门口获得健康“三感”
- 2024年05月21日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提要:村卫生室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开放40年来,从“赤脚医生”到专业人才,从破旧的砖混屋到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项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更真切的保障。
村卫生室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开放40年来,从“赤脚医生”到专业人才,从破旧的砖混屋到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项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更真切的保障。
虽然已经退休两年多,今年78岁的老村医黄正中还会时不时到儿子黄万军负责的卫生室来转转。15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柜式空调、4张整洁的观察室病床、齐全的药品,这些物件,黄正中年轻时完全不敢想象。
“卫生室由原来的两间房发展到三间,再后来老村部给我们做村卫生室,现在这个医疗条件跟以前是没法相比的。以前输液的时候,群众自己带被子、衣服盖,现在你看窗明几净,病床摆放整整齐齐,村民们特别满意。”黄正中说道。
上个世纪60年代,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凸显,一直跟随父亲行医的黄正中经过短期培训后,走马上任成为村子里的“赤脚医生”。此后的40多年里,黄正中走村串户,为周边群众诊治。
受父亲黄正中的影响,儿子黄万军也走上学医的道路。21岁那年从卫校毕业后黄万军放弃了在县城的工作机会,主动回到路北村卫生室,接替父亲成了一名“村医”,延续父亲的脚步继续服务村民。
黄正中父子俩亲历了我县农村医疗事业的大发展,也见证着基层医疗服务的大变迁。“病有所医”惠民生,“医有所惠”谋民利。从2009年开始,我县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对村医重新进行考核,按照每三名专业乡村医生组建一家村卫生室的要求,把健康送到村民的家门口。
走进李集镇新民村卫生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康复室等一应俱全。药房里的药品门类齐全、摆放整齐。卫生室配备了3名专职医生,除进行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康复外,还为全村农户建立了完善的健康档案,卫生室常备药物以零利润销售,不仅让村民看得起病了,还改变了以往“以药养医”的就诊方式。
村民刘兰英告诉记者,村卫生室药价便宜,医生也了解村民们情况,平时看病特别方便。
“服务老百姓,到村里做一些慢病的体检、老年人的体检、量血压、测血糖,还有一些新生儿的回访,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李集镇新民村卫生护士许晶晶说道。
2009年以来,我县全力加快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通过强化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解决乡医待遇,强化全员培训指导,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我县261家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1.5%;2013年启动省示范卫生室创建活动,新集镇清泉村、孟兴庄镇兴庄村等31家村卫生室通过省示范卫生室验收。2021年省卫健委出台《江苏省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开展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评价,田楼镇合浦村、三口镇汪圩村等7家村卫生室建成甲级村卫生室,全面提升乡村卫生服务能力,真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
“通过改造和提升,能为村民提供方便、安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能解决当地村民的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及预防健康保健,充分发挥了三级医疗网络的网底作用,百姓就诊费用逐年下降。”三口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刘兵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