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缆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如何让经济“血管”强起来?
- 2025年07月11日来源:交汇点新闻
提要:电线电缆是电力传输和通信的重要基础材料,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与消费国,去年国内线缆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左右。然而,我国线缆产业转型升级,整体上还面临“内卷”严重、高端不足等“卡点”。
电线电缆是电力传输和通信的重要基础材料,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与消费国,去年国内线缆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左右。然而,我国线缆产业转型升级,整体上还面临“内卷”严重、高端不足等“卡点”。
如何瞄准国际高端市场,让线缆产业发展更强劲更通畅?日前,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在东台市召开。在这场制造业转型升级研讨会上,来自线缆行业的企业家们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贸易顺差超1500万元,行业进入成熟期
电线电缆的一大特点,是类别繁杂。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朱宏任指出,电线电缆共分为五大类产品、近2000个品种,15万多个规格。加上主要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检验检测设备仪器及专业软件系统等,形成一个制造业中使用范围最广的基础性配套产业。
我国线缆产业已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上游涵盖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原料,中游为电线电缆制造,下游辐射电力网络、通信网络、各工业工程系统等领域,现有4000家规模以上企业、70余家上市公司,从业人员超70万,成为电工电器20余个细分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
2024年,我国线缆产品贸易顺差已达约1575万元。中国光纤光缆需求连续十年占全球消费量50%左右,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拉动高压海底电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线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6万亿元。
江苏是线缆产业大省,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6%,全国百强中入围20家(包揽前5强),总营收占比超四成,省内已形成无锡宜兴、苏州吴江、扬州地区、南通地区等多个产业集聚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江斌判断认为,我国电缆工业已进入成熟期,突出表现是“一降一增”(数量增速降、退出数增),规模化企业主导的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更加显著,产业集聚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低端“价格不如粉丝”,高端产品面临“卡脖子”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正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但这个过程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国际上,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海外需求和企业“走出去”不确定性增大;国内则“增收不增利”,2024年营收增长的约占66%,归属净利润下降的约占57%。
和很多制造业细分行业一样,我国线缆行业也面临“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发展瓶颈。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委会秘书长柳林告诉记者,国内高压、超高压线缆的制造生产量大概是市场需求的2倍,中低端产品更达到3倍,“中低端线缆每公里的价格已经比超市里的粉丝还便宜”。
但另一方面,尖端技术自主可控性不足,高端阻燃剂品种(基料)、220kV及以上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和超高压半导电屏蔽料、特种热塑性弹性体(基料)等关键材料现阶段依然要使用进口材料,航空航天、机器人等行业的部分特种类线缆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据统计,国内高端市场80%以上被外国企业垄断,关键材料、关键技术突破过程中容易被“卡脖子”。眼下就有“危机”:垄断全球超高压海缆料的北欧化学和陶氏化学,为满足海外龙头海缆厂家的需求,正在大幅压缩向中国市场出口超高压绝缘料。
此外,海外市场的“护城墙”越垒越高。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构建标准和认证“碳壁垒”,提高国际竞争门槛,这也对我国线缆产品降本增效的技术革新提出更高要求。
提升国际市场“含中量”,提升产业链条含“精”量
立足产业关键转型期,线缆企业的增量空间在哪里?会上达成一个共识: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中国线缆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战场。
“一言以蔽之:提升国际市场‘含中量’。”江斌认为,这不是单靠个别企业就能实现的。唯有提升整个产业链,才能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出口占比。
他建议,“走出去”也要“走出新路”:企业可选择“产品出口+海外建厂”并举,通过海外参股、收购等方式进行境外投资,设立生产基地、组建研发机构;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往往需要10—15年,前期有可能出现较长亏损,需要有耐心能坚持;还要健全海外市场的国内协调机制,强化行业自律、协调维护外贸市场的竞争秩序。
“此前,‘内卷式’竞争对长期投入和对全产业链绿色生态的打造都已经造成阻碍。”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雪峰现场呼吁, “面对国外少数国家‘制裁’,我国企业绝不可以再到国外去打‘价格战’,出海企业之间应当‘抱团’通力合作。”
与会企业也纷纷表示,市场竞争绝不能“卷价格”,而是要“卷”高端、“卷”绿色、“卷”智能。“有‘备’才能无患。”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第一书记王子纯举了个例子:公司在2023年投入1380万元更新淘汰550台套高耗能设备,2024年再投入822万元更新17台套设备,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去年,东强公司实现开票销售14.1亿元,同比增长26%。
另一条升级路径是差异化发展,提升行业含“精”量,通过强链延链补链,让经济“血管”更通畅。
专家指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立足线缆类别多的特点,线缆企业不一定非要追求“大”,而要做得“精”。江斌认为,线缆产业目前90%以上实现了国产化,弥补剩下的10%,正需要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长,吃透每个细分领域,垂直深耕、全力“猛攻”、补强链条,占据细分市场顶层“生态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的产业升级中,还会催生大量新应用场景,这就需要通过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的合作,发挥各自专长、增强产业互补,形成我国高端线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新优势。”江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