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青苗毁坏了,挖成虾塘,如今通不上电,又无法搞养殖!”昨天上午,在赣榆县墩尚镇王疃村村头,72岁的村民闫振柏无奈地告诉记者,他家今年响应镇政府号召,把责任田开发成15亩对虾塘,结果因为塘口没有电源而无法灌水,眼看投放虾苗的时间到了,安装电源的事情还没有头绪,为此他和其他搞养殖的村民急得团团转,但却无可奈何。
高速路两侧
“土地流转”挖虾塘
在王疃村大黄岭地块,72岁的村民闫振柏望着遭到滥挖的农田,充满遗憾和无奈。
老人眼前的这片土地来得并不容易。在人均不足一亩地的王疃村,村民把分得的几亩地当作口粮田,每年都精心耕种,期望好收成,解决一家老小口粮问题,但闫振柏家的土地因为靠近沿海高速公路,而被镇村有关人员通知要进行“土地流转”,上边发出两条“指令”,靠近公路边150米范围内的农田,不是栽树就是挖成对虾塘,反正不能种庄稼。村民私下称这是一个“面子工程”。对于这样的要求,村里的广播喇叭喊得震天响,每天早晚都进行宣传,村支部书记颜承跃证实,那阶段,“土地流转”是镇政府交给村里的重要任务,也是村里的中心工作。
其实,《江苏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四章第21条第一款明文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建房、建厂、建窑、建坟、采矿、采石、挖砂、取土、开挖鱼塘、堆放固体废弃物和发展林果业。”尽管有这样的规定,但王疃村还是有15户居民在靠近沿海高速公路东侧的大黄岭地块上,开挖出10多个塘口,光先期投入的资金,每亩塘口就达到5000元以上。
承诺供电成了泡影
“养殖业不同于种庄稼,对虾塘里没有电源,就无法换水,没有水对虾就无法成活……”在田头,养殖户董作亮告诉记者,当初在动员村民开挖对虾塘时,镇村干部曾向村民承诺,对虾塘开挖好后,镇政府就会协调供电部门,把高压电源接到塘口,保证养殖户们正常生产,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各家各户的塘口都开挖好了,但用电却成了难题,因为地处村庄外围,所有养殖户要想给塘口里注水,就要想方设法找电源,村民卢士岭、闫振跃、闫振生等不得不到市场上购买数百米电缆线,到很远的地方接电,由于没有电线杆,电线裸露在地表上,十分危险。
“这片农田本来是我们村民的口粮田,但现在已经完全被破坏掉了。”村民闫义伦说,尽管他们先后多次到镇政府反映这一问题,但都被推挡回来,没有任何结果。
镇村两级态度迥异
既然当初大搞“土地流转”,鼓励村民搞特色养殖,为何虾塘挖好了又不能及时送电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墩尚镇和王疃村相关负责人,但双方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王疃村党支部书记颜承跃表示,看到养殖户们没有电源,对虾塘无法注水,他也十分着急,为此多次将此问题向镇政府作了汇报,但由于牵涉用电要新增变压器,而安装一台新的变压器要花十几万元,村民承受不起。而镇政府也不愿出这份钱。
接下来,记者又找到了墩尚镇政府,刚到政府一楼党政办,就吃了“闭门羹”。当记者向办公室工作人员孙某提出要采访镇里分管农业的负责人时,孙某表示记者之前没有和这位负责人约好,要先用电话沟通一下,但孙某放下电话就说:“(镇人大)张主席感冒了,不方便接受采访”。
记者又要求孙某提供一下张主席的电话,孙某称不方便提供。无奈,记者又要求他接通张主席的电话,这次张主席表示,当初王疃村开挖鱼塘时不是他分管的,现在他分管这项工作时间不长,记者如果需要了解情况,可以去找分管群众信访工作的范副镇长。
在镇信访办公室,记者听到房间里有人,但房门却被反锁着,等里面一位姓许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记者的采访意图后,称范副镇长下乡了,自己不管信访工作,说完溜出房间不见了踪影。(记者 吉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