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news@lygchina.com.cn
中国连云港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中国连云港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富起来,更要健康活
  • 2015年09月01日来源:中国连云港网

提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在递增,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与农村地区健康宣教不力、基层卫生医疗缺乏、农民就医观念落后、农村老人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密不可分。医学专家建议广大农民朋友,生活中一定要改变高油、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多锻炼,提高免疫力,富起来,更要健康活。

日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2013年心血管疾病占居民死因构成比中,农村为44.8%,城市为41.9%,这是农村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在递增,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与农村地区健康宣教不力、基层卫生医疗缺乏、农民就医观念落后、农村老人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密不可分。医学专家建议广大农民朋友,生活中一定要改变高油、高脂、高盐的饮食习惯,多锻炼,提高免疫力,富起来,更要健康活。

■ 5年递增35.8%,“头号杀手”威胁健康

“你的血压偏高啊,低压100,高压180了。这种情况要每天都吃药了,要不然等突然发病就危险了。”昨日上午,当笔者来到东海县桃林中心卫生院时,副院长王伟正在给一名45岁的王姓患者量血压,他感叹,“以前都是60岁以上老人才得高血压、冠心病什么的,现在50岁以下甚至40岁以下得心脑血管病的都不稀奇。”

“近几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农村老人的高发疾病,甚至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头号杀手。”桃林中心卫生院院长李庆敏说,目前桃林镇已发心脑血管疾病,或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疾病患者已达12366例,这个数字比5年前要高出35.8%。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桃林心脑血管病患者在35岁以下的,数量占1%;35岁至50岁患者占28%;50至65岁患者占51%。

桃林镇的情况得到了海州区板浦中心卫生院院长黄昌洋的认同。“从我院的住院病人情况来看,板浦这几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少增长10%,这是一个很保守的数字。”黄昌洋说,现在50岁甚至45岁以下居民得冠心病、脑出血的情况并不鲜见,而且因为发病快、得不到及时救治,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很高,给病人家庭也带来很大影响。他介绍,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差不多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脑血管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病,农村的死亡率高于城市。而且,农村居民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在2011年时就已经高于城市居民。

■ 饮食不合理等多重原因是致病主因

“现在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与农民健康卫生意识是不成比例的。造成农村成为心脑血管发病的重灾区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饮食不合理,二是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三是基层医疗机构防病知识欠缺,还有就是农民就医观念落后。”李庆敏说,农村物质生活水平虽然大幅提高,但是健康意识仍然很落后,如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肉类、饮食习惯重油重盐、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王伟也表示,现在生活富足的农民还没有维护健康的意识,比如对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农村明显低于城市。乡村医生对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方面的了解也不够,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在防病上他们很难发挥作用。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王伟预计,农村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很可能在今后的5至10年内仍呈上升趋势。

“我觉得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太大。”黄昌洋介绍,过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会迫使年轻人患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年轻人还容易出现一种“伤心综合征”,或称为“破碎心综合征”,发病时类似急性心梗,可突然致命。但奇怪的是,发病前却看不到心脏冠状动脉有任何狭窄或淤积的表现,也没有“三高”,只是因为患者心理压力大或遭受重大精神打击,就会突发重病。

■ 全社会动员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努力、综合防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相关专家建议,政府应集中精力搞好健康防病宣教工作,让群众重视起来,细化健康防病指南,指导群众开展积极可行的健康活动。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医疗工作者投身农村医疗,完善农村医疗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福利待遇。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广社区防治模式很有必要,应根据每个地区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人文特点建立不同的疾病谱,而非都用一个模板。”

对此,专家建议,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有心脑血管病的家族病史,据统计,父母一代均患有心脑血管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超过60%。其次,预防心脑血管病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保持一定运动量,经常学习健康保健知识,定期体检,对待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治,避免讳疾忌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王文 陈士健 王君



责任编辑:蔡媛媛
文章排行榜